热门搜索:  as  dasdas  dasdas!(()  xxx  经典台词  励志电影

论无话可说:朱自清散文

时间:2020-08-11 11:20 文章来源:励志名言 点击次数:

《论无话可说:朱自清散文》内容简介:朱自清散文在中国现代散文中成就很高,许多抒情小品如《背影》、《荷塘月色》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他的散文情感浓厚,又极善节制,淡妆浓抹总相宜。又有大量随笔,批评社会,探讨人生,平易,明朗,凝练,智慧,也是难得的佳作。

基本信息
书名
论无话可说:朱自清散文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页数
256页

开本
32

品牌
广东花城出版社


作者
朱自清 林贤治

出版日期
2013年1月1日

语种
简体中文

ISBN
9787536066182

目录
1内容简介
2作者简介
3图书目录
4序言
折叠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论无话可说:朱自清散文》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五四爱国运动的参与者,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并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其作品《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美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折叠编辑本段图书目录
编者说

匆匆

歌声

荷塘月色

看花

冬天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温州的踪迹

扬州的夏日

我是扬州人

南京

潭柘寺戒坛寺

威尼斯

罗马

莱茵河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背影

阿河

白采

怀魏握青君

儿女

给亡妇

择偶记

乞丐

执政府大屠杀记

说梦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论无话可说

谈抽烟

《忆》跋

《萍因遗稿》跋

论标语口号

论气节

论吃饭

低级趣味

论书生的酸气

论老实话

说话

撩天儿

论说话的多少

论废话

沉默

不知道

正义

论自己

论别人

论诚意

论做作

论青年

论东西

论不满现状

论且顾眼前

动乱时代

折叠编辑本段序言
谈论中国现代散文,是没有不提朱自清的名字的。

朱自清(1898-1948),生于江苏省东海县。本名白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6岁上私塾,后又上初等小学,15岁高小毕业,就读于江苏省立第八中学。18岁,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次年入本科哲学系。五四期间,积极参加爱国运动,参加平民教育讲演团。1920年5月,离开北京大学,辗转于江浙一带的杭州、扬州、吴淞、玄州、温州、宁波和上虞白马湖之间,在许多学校教书,过了五六年转徙无常的生活。这段生活,加深了他对黑暗中国的了解。1920年年底,参加郑振铎、沈雁冰、叶圣陶发起成立的文学研究会;1922年与刘延陵、叶圣陶、俞平伯创办我国新文学运动史上的第一个诗刊《诗》月刊,积极参加各种文学活动,发表了《毁灭》、《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等不少有影响的诗文。1925年到清华任教,长期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创作与学术并进。1931年8月去英国留学,读语言学及英国文学。次年,漫游法、德、荷兰、瑞士、意大利等欧洲五国。1932年返国,仍执教于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只身离京,抵达长沙,主持清华、北大、南开三校联合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中文系,次年随临时大学迁往昆明。1946年4月,联大奉命结束,6月转往四川,10月偕眷飞返北平。1948年8月,在贫病交迫下辞世。

先后出版的散文集有:《踪迹》(诗文合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

关于散文创作,朱自清在《背影》自序中说:"我是大时代的一名小卒,是一个平凡不过的人。才力的单薄是不用说的,所以一向写不出什么好东西,我写过诗,写过小说,写过散文。25岁以前,喜欢写诗;近几年诗情枯竭,搁笔已久,……我觉得小说非常地难写;不用说长篇,就是短篇,那种经济的,严密的结构,我一辈子也写不出来!我不知道怎样处置我的材料,使它们各得其所。至于戏剧,我更始终不敢染指。我所写的大抵还是散文多。……我自己是没有什么定见的,只当时觉得要怎样写便怎样写了。我意在表现自己尽了自己的力便行;仁智之见,是在读者。"这是他诚实的地方。他的散文,也同他的为人一样:朴素,温厚,平淡,自然。诚如杨振声说的,他一切风华,也都从这本真出发,开出一条大道,引领读者自迩以至远,自卑以升高。

他的抒情散文是出色的。在所有文字中,通篇纯粹的抒情却极少,如《匆匆》。他的抒情,都织进对于人物、事件、风景的叙写与描绘中去了。《背影》、《给亡妇》、《执政府大屠杀记》,都是本色文字。《背影》只寥寥几笔白描,而线条的精细的勾勒,却是刻骨铭心的。《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也都以富有个性特点的细致描写见长。他重视局部和细节,说是"于每事每物,必要拆开来看,拆穿来看",由此生出"新异"的滋味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荷塘月色》等,则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抒情径路。在这里,作者使用形容、比喻、烘托、渲染等多种手段,努力营造一种华美的风格。《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发表后,影响颇大,时人评为"白话美文的模范"。叶圣陶批评说是多少"着意为文","文胜于质",其实,真性情是质,真意绪又何尝不是质呢?况且被状写的物事本身,形态万千,文质不一,便很难以划一的标准去衡量。的确,朱自清很看重感情,他在日记中写道:文学作品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但是,他又极善于节制,所以无论淡妆,或是浓抹,看去都很相宜。

朱自清晚年写了大量的杂感随笔。其中,一类批评社会,如《论吃饭》、《论无话可说》等;一类探讨人生,还有一类是关于艺文方面的。但都一样平易,明朗,凝练,智慧,是十字街头的杂说,而不是象牙塔里的玄谈。个别篇什,还是非常激烈的。对于朱自清的散文,人们往往偏重他的抒情小品,而忽略了随笔。撇开思想价值不谈,即以对中国现代散文美学的贡献而论,这方面的文字也是不可低估的。

著名散文作家李广田这样评说他的散文:"在当时的作家中,有的从旧阵营中来,往往有陈腐气;有的从外国来,往往有太多的洋气,尤其是往往带来了西欧世纪末的颓废气息。朱先生则不然,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读朱自清的散文,的确有着异于其他作家的极其清新的感觉。犹如一股清风,它不是来自仙界,不是来自园苑,也不是来自烈日蒸腾的莽原,而是来自一个疏朗的林子。就是这样一个林子,自在地,摇曳于雅俗之间。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