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as  dasdas  dasdas!(()  xxx  经典台词  励志电影

教授杂咏

时间:2020-08-17 10:41 文章来源:励志名言 点击次数:

教授杂咏四首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外集拾遗》中的四首打油诗。是嘲讽文人说话不负责任、不计后果的偏执个性。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教授杂咏

创作年代
1932年

作品出处
集外集拾遗


文学体裁
打油诗

作者
周树人 ( 鲁迅 )


目录
1作品内容
2创作时间考
3其一赏析
4其二赏析
5其三赏析
6其四赏析
7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内容
教授杂咏(1932年)

其一

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

何妨毒肥头,抵当辩证法。

其二

可怜织女星,化为马郎妇。

乌鹊疑不来,迢迢牛奶路。

其三

世界有文学,少女多丰臀。

鸡汤代猪肉,北新遂掩门。

其四

名人选小说,入线云有限。

虽有望远镜,无奈近视眼。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时间考
查《鲁迅日记》,1932年12月29日记有:"午后为梦禅及白频写《教授杂咏》各一首。"即本诗第一首和第二首,并录下了两首诗的全文。

又查《鲁迅日记》,1932年12月31日记有:"午后季市来。"据许寿裳《怀旧》中说:那天"我经过上海去访鲁迅,不记得怎么一来,忽而谈到旧诗。我问他还有功夫做旧诗么,他会带偶尔玩玩而已,就立刻取了手头的劣纸,写了许多首旧诗给我看"。又据许寿裳《鲁迅的游戏文章》记:那天写给他看的许多首诗中,有一九三二年所作《教授杂咏》四首(是鲁迅写给我看的,《集外集拾遗》内只有三首,没有第四首),录于下(即本诗第四首)。"于此可见,1932年10月,鲁迅已创作了本诗四首。

据首先从鲁迅手里得到这四首诗的许寿裳在《鲁迅的游戏文章》中说本诗的内容是:"第一首咏钱玄同,第二首咏赵景深,第三首咏衣萍,第四首咏六逸。

折叠编辑本段其一赏析
据许寿裳的回忆,第一首诗是咏钱玄同的。钱玄同,浙江吴兴人,清末在日本留学,曾和鲁迅一起在章太炎那里学《说文解字》。"五四"时期,他是《新青年》的编委之一,写了不少反封建礼教的文章。他曾收集社会上顽固派反对白话文的各种滥调,以王敬轩之名,写信给《新青年》,由刘半农逐条予以痛驳。这就是当时有名的"双簧戏"。他在"五四"时期还提出过"桐城谬种,选学妖孽"的抨击顽固派的口号。这些,即使到了后来,鲁迅还是予以肯定的。在《呐喊·自序》中,鲁迅写到有一位金心异曾促进了他的创作,就是指钱玄同。金心异是林纾的小说《荆生》中的人物,用来影射、攻击钱玄同的。钱玄同当时还说过:"人过四十,就该枪毙"这类过激的言论,为鲁迅所不取。"五四"以后,随着革命的深入,文化革命队伍也发生了深刻的分化:"《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钱玄同逐渐成了大学讲坛和书斋里的学者、教授。当时,当胡适在《新青年》中排斥刘半农时,钱玄同能够仗义执言,敢于斗争。那时他和鲁迅在不少观点上是一致的。但到了后来,他和胡适等人的距离缩短了,而和鲁迅等人的距离却扩大了。从1925年下半年起,鲁迅和他几乎没有任何联系。1929年,鲁迅从上海去北京看望母亲时,"遇金立因,胖滑有加,唠叨如故,时光可惜,默不与谈"(《两地书》一二六封)。鲁迅和他已到了无话可谈的地步。而当时任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主任的钱玄同,听到学生要去请鲁迅来校讲演,竟说:"要是鲁迅来师大讲演,我这个主任就不再当了。"这里有个人意气之争,也有思想上的分歧。鲁迅后来甚至认为钱玄同"夸而懒,又高自位置",连他写的字"实俗媚入骨,无足观 "。正是由于失去了当年思想上的锐气,他才会在学校里说什么:"头可断,辩证法不可开课。"无怪乎鲁迅气愤地说:"北平诸公,真令人齿冷,或则媚上,或则取容,回忆五四时,殊有隔世之感。" 钱玄同就是诸公之一,他和"五四"时期,已判若两人。

作法不自毙。有成语"作法自毙"是说一个人恰恰死在自己定的法律、法规上。钱玄同当年说过"人过四十岁,就该枪毙",而他现在悠然过四十,却并没有死,可见他的"作法"是专对别人的,所以鲁迅说他作法不自毙。既然他是作法不自毙的,现在又不妨用肥头(钱玄同很胖)做赌注,说什么"头可断,辩证法不可开课。"来"抵当辩证法"了。

鲁迅在这首诗里,抓住钱玄同早期的一句话和后期的一句话,讽刺了钱玄同的变化,以及他的思想方法和语言表述的特点。

必须说明的是,钱玄同作为学者,在音韵学等方面是有贡献的,是有贡献的。他没有和国民党反动派同流合污,晚年在日本侵略军进入华北后,始终能坚持民族的立场,保持了晚节。鲁迅这首诗对他有所讽刺,但并不是对他全面的评价,还是留有余地的。鲁迅逝世后,他写了悼念文章,叙述了他们作为老朋友的经过,也坦率地承认了"偶然见过他基本著作(但没有完全看到),所以我今年对他实在隔膜的很"的缘故。

钱玄同生前没有看到本诗。

折叠编辑本段其二赏析
据许寿裳的回忆,第二首是咏赵景深的。

赵景深,四川宜宾人,当时是复旦大学教授。1929年,梁实秋在《论鲁迅的"硬译"》中说:"无产阶级理论方面的书翻成中文的......其文法之艰涩,句法之繁复,简直读起来比天书还难。"又说:"曲译即使是错误,究竟也还给你一个错误,这个错误也许真是害人无穷的,而你读的时候究竟还落得爽快。死译就不同了;死译一定是从头至尾的死译,读了等于不读,枉费时间精力。" 鲁迅写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一文说明:他自己的翻译马克思主义的书,是"以为窃火给人",必须忠于原作,"倘有曲译,倒反足以有害";因此,他在翻译中"局不肯"有所增减,这也是始终'硬译'的一个原因"。鲁迅还指出:当时革命队伍中某些人光喊口号,对中国迫切需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却不屑翻译,而又跟在梁实秋的后面嘲笑已有的翻译"难读",真是"彻底的高谈中的空虚"。正当鲁迅在与梁实秋的"宁曲不硬"的论调争论时,赵景深也出来发表意见了,说:"译得错不错是第二个问题,最要紧的是译得顺不顺。倘若译得一点也不错,而文字格里格达,吉里吉八,拖拖拉拉一长串,要折断人家的嗓子,其害处当甚于误译。......所以,严复的'信''达''雅'三个条件,我认为其次序应该是'达''信''雅'。"赵景深的"宁达而不信"的论调,和梁实秋在客观上起了呼应的作用。

赵景深是教授,是作家,他与梁实秋自然是不同的,但他在翻译这个问题上的说法却与梁实秋是相近的。鲁迅说:"在这一个多年之中,拼命攻击硬译的名人,已经有了三代:首先是祖师梁实秋教授,其次是徒弟赵景深教授,最近就来了徒孙杨晋豪大学生。但这三代之中,却要算赵景深教授的主张最为明白而且彻底了,那精义是--'与其信而不顺,不如顺而不信'。"接着,鲁迅以赵景深的翻译文字为例,指出他的"宁达而不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赵景深在他发表《翻译论》以后,曾在《小说月报》上刊出《国外文坛消息》,介绍德国作家F.Thiess的四部曲为:《离开了乐园》、《世界之门》、《健身》和《半人半牛怪》,其中《健身》应译为《魔鬼》,《半人半牛怪》应译为《半人半马怪》。他还在契科夫小说《万卡》中将英文MilkyWay(银河)误以为"牛奶路"。鲁迅指出:象赵景深这样"对于翻译大有主张的名人,而遇马发昏,爱牛成性,有些'牛头不对马嘴'的翻译",可见他的"宁达而不信",实际上是主张"乱译罢了"。

《教授杂咏》第二首就是讽刺赵景深的误译的。因为赵景深把半人半马译成半人半牛,这样牛马不分,所以鲁迅说:"可怜织女星",本来是牛郎的妻子,在赵景深笔下也可"化为马郎妇"。神话中说,牛郎织女在银河两边相望,每年七月七日乌鸦喜鹊搭成桥,使他们相会。但现在赵景深已把银河译成为"迢迢牛奶路",那恐怕会导致"乌鹊疑不来"了。鲁迅的辛辣的讽刺,更可见赵景深的宁达不信的翻译主张是多么荒唐。

赵景深是文学研究会会员,曾任开明书店、北新书局编辑,主持过编辑部的工作。他在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的研究中,都有突出的贡献。尤其在中国戏曲小说史的研究上,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专家之一。在翻译问题争论以后,鲁迅仍和他保持联系,还为他所编的刊物撰稿。

折叠编辑本段其三赏析
据许寿裳的回忆,第三首是咏衣萍的。

衣萍,即章衣萍,安徽绩溪人,曾在北京大学听过鲁迅的课,是《语丝》的投稿者。1926年以后,他到上海,先后任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北新书局的撰稿人。创作上没有什么建树,且走下坡路。他吹嘘"世界文学名著"说:"我们觉得中国新文坛上,创作的作品,是一天少一天了,无聊的废话是一天多一天。我们大家都要少说些废话,多写东西吧。" 但他自己写的却是《情书一束》、《枕上随笔》之类,甚至写什么"懒人的春天哪!我连女人的屁股都懒得去摸了!" 当时有些报刊上就称他为"摸屁股诗人"。他向北新书局支取大量稿费时还说:"钱多了可以不吃猪肉,大喝鸡汤。"

鲁迅的诗中,"世界有文学",就是讽刺他认为只有外国才有"世界文学名著",而中国"一切东西都不如人"的。"少女多丰臀",就是讽刺他那句色情言论的,"鸡汤代猪肉",是讽刺他支取稿酬时说的话。

"北新遂掩门",是指:1932年北新书局出版了一本民间故事《小猪八戒》,其中有侮辱回族人的地方,引起回族人的聚众抗议,并向政府请愿,这年10月间,北新只好停止营业。必须指出的是:有些书及文章说章衣萍是《小猪八戒》的作者或编者,或者说章是北新的编辑,那是不合史实的。《小猪八戒》的作者是"朱扬善",这书稿是他自己投寄来的。 北新书局编辑把它编入了《民间故事丛书》。这套书名义上由林兰主编。又据章衣萍的回忆,北新书局虽然出版过章衣萍写的书和编的书,但从来没有聘请过他当编辑。那么,鲁迅为什么要把北新关门的事和章衣萍联系在一起呢?在鲁迅看来,北新请章衣萍这样的人写稿,编书,出版他那种色情无聊的书,书局内乌烟瘴气,这才是北新关门的真正原因。可见,把"鸡汤代猪肉,北新遂掩门"两句联系起来理解,他的意思是:象章衣萍这样无聊的文人居然成了北新书局的经常作者,让他拿大量的稿费去花用,那北新当然只好关门了。

章衣萍原来是鲁迅的学生,曾经常到鲁迅家里去。但由于他的走向无聊,从1930年起,鲁迅就不再和他有任何的联系。当时像章衣萍那样的教授、作家,还不止他一个,因此鲁迅的讽刺,是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的。

折叠编辑本段其四赏析
据许寿裳的回忆,第四首是咏六逸的。

六逸即谢六逸,贵州人,早年留学日本,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复旦大学教授。1931年10月,他和朱应鹏等人发起成立"上海文艺界救国会"。参加这个救国会的多数是"民族主义文学"派人物。因此鲁迅在《沉滓的泛起》等文中曾予以指出和讽刺。谢六逸编译出版过《日本小品文选》,鲁迅就曾把它列入"沉滓"之内。谢六逸还编过一本《模范小说选》,选录鲁迅、矛盾、叶绍钧、冰心、郁达夫、五人的作品,于1933年3月在上海黎明书局出版。在序言中他说:"在号称革命的人看来,文学原是末流,最要紧的是'意识正确'且须懂得'拥护自身阶级的利益'。不过,愚意以为新人八股写得太多了,也需要妨碍'意识的正确',甚或不免减少'拥护自身阶级的利益'的力量。我们的希望很简单,......盼望他们少写几句八股文,不要以为模仿他人;必须自铸新辞才好。"这就是他编这本书的目的。拿这五位作家来来反对文艺革命。接着,他又说:"翻开坊间出版的中国作家辞典一看,我国的作家快要凑足五百罗汉之数了。但我在这本书里只选了五个作家的作品,我早已硬起头皮,准备别的作家来打我骂我。而且,骂我的第一句话我也猜着了。这句骂我的话不是别的,就是'你近视眼啊',其实我的眼睛何尝近视,我也曾用过千里镜在沙漠地带,向各方面眺望了一下。国内的作家无论如何不止这五个,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不过在我所做的是'匠人'的工作,匠人选择材料时,必须顾虑到能不能上得自己的墨线,所以我要'唐突'他们一下了。"

鲁迅在诗中说:"名人选小说,入线云有限。"就是指他的《模范小说选》和"墨线"之说。"虽有望远镜",是指他在序言里说的"千里镜"之类的话。"无奈近视眼",也是指他说的饿"其实我何尝近视"而来的。他不承认自己是近视眼,但他看不到现代文学中的许许多多优秀小说,乃至指责革命文艺,难道不正是近视眼吗。

谢六逸后来多次写信给鲁迅,希望鲁迅为他编的报纸写稿,鲁迅均婉言拒绝。谢六逸是文学研究会会员。著有《水沫集》、《茶话集》、《文坛逸话》等散文随笔集,还著有《日本的文学》等。抗战时在贵阳筹组中华文艺界抗战协会贵阳分会,主张抗日,后病逝于贵阳。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20世纪中国重要的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鲁迅的作品包括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关内容

    热门排行